请输入关键字
【学习正当时】尼基塔:我的中国故事
时间:2022-03-07

尼基塔(KULAEV,NIKITA)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届俄罗斯籍硕士毕业生,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1级博士生。




“红色”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俄罗斯和中国接壤的达斡尔草原上度过的。在那片碧绿原野的尽头,绿草与蓝天交接之处,有一面红色的旗帜从不停息地飘扬着,从旭日初升到夕霞辉映,这抹鲜红几乎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时光。爷爷告诉我说,那是中国的国旗。我的爷爷是一名从二战的战场上光荣退役的优秀共产党员。他说,草原的那边是我们兄弟的国家。

      小时候,我的祖国被称为苏联,我在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家庭中长大,我的奶奶是苏联地方最高苏维埃代表,妈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市教委工作,经常出差去中国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在一次旅行中,她给我带回来了一本中国小学生的书作为礼物。这本书上有很多像方块一样的字,像是某种谜语。记得,我不停翻看着书,想象着自己成为了一个探险家,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探索,试图发现其中的奥秘。盼望能破解这些文字的秘密成了我的童年梦想之一。

预备少先队员夏令营留念



汉语之路

       时光飞逝,这本书早已不见踪影,我的生活也按部就班地在俄罗斯读书学习中的度过,但儿时的梦想一直留存在心间没有忘却。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我完成了学业。从学校毕业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完成童年梦想的大好时机,终于可以去看一看创造那些神秘文字的国度,于是我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北京奥运会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功,在国际上反响热烈,开幕式上震撼人心的活字印刷术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走上中文学习之路的起点。

      我学习之路的第一步不是从课堂开始的,而是在用步伐丈量中国的旅途中启程的。漫步北京街头,我既陶醉于胡同、四合院的古朴雅致,也为雄伟恢弘的故宫和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而惊叹不已。走遍万水千山,南方的层峦耸翠和北方的沃野平畴都使我沉醉入迷。我十分感激行走在这条旅途上时给予我帮助的善良友好的中国人民:签证官、导游、出租车师傅、自行车修理工、路边摊摊主……他们都曾向说中文磕磕绊绊的我伸出援助之手,成为了我学习最初阶段的老师。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街头留影


在橘子洲头瞻仰毛主席雕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更进一步地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这门美丽的语言,我报考了中国的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并顺利成为一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学生。师恩如海,倾我至诚。北大的老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引领我在学习之路上不断前进,我心中的困惑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导下结出了知识的果实。在中文系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我开始翻译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一本便是《习仲勋的故事》。



翻译《习仲勋的故事》

       当我接到这一项重大任务时,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我向爷爷寻求建议,他说:“你应该非常荣幸能翻译有关这样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希望能通过你的努力让更多的俄罗斯人认识这位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爷爷的鼓励让我倍感振奋,我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书的翻译当中。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从习仲勋关系密切的同志、战友和亲友的回忆还有流传于他工作生活之地的事迹中了解他的人生历程。从书里我们可以知道,这位领导人是下属可靠的保护人,一个智慧和坚守原则的人。“习仲勋对待秘书,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工作之余,他经常和他们一起散步、聊天,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但他对秘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他要求秘书应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平等接受组织的考察、调配和监督。”这对当今各级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习仲勋的故事》中文版
和俄文版(尼基塔译)

       书中蕴含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智慧。在这位革命家的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中国人民的真正力量,什么是当今政府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习仲勋常说:“我们应该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就是将来很富了,也不应该浪费。”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将领会道德教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虽然身份特殊,但习仲勋从不允许子女有任何优越或区别对待。“习仲勋的妻子也在一篇回忆丈夫的文章中说:‘我感激你能够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我们的孩子,他们能够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你这位严父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习仲勋与家人、妻子和孩子的关系是现代家庭的榜样。

      仔细阅读这本书,你将会从这个拥有智慧的头脑和纯洁的心灵的革命家的生活道路上学习到很多。今天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老一辈共产主义者高尚精神的代代传承。如果您的书架上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关于伟大领导者的书籍,那么《习仲勋的故事》应该拥有一席之地。我很高兴有机会翻译这本书,这已成为我的生命和我家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感谢它的作者和出版商!



情系北大

       我从北大毕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几年里,我陆续翻译出版了:《四书五经经典故事》《苏联人镜头中的新中国》《问鼎太空》等书籍,将这些优秀的中文作品翻译为俄语,也算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中俄民心相通贡献个人一点微薄的力量。

      在忙碌中,我时常想起在从前参与我的导师朱彦老师课程讨论班的日子。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我十分想念在北大遇见的一群良师益友,曾经我们一起在燕园学习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经过几年的沉淀,我怀着新的目标希望重新回到北大。这一次我的目的不仅仅是研究中文,还有将中文普及到俄罗斯。所以今年我报考了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博士学位,我在等待再次起航我的燕园之旅。

“中国”常在我心

      我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北大留学生的回信,作为留学生的一员,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认可。在中国的岁月让我真正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共产主义精神,我向往着自己也能够投身于这份伟大的事业当中,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更多的中国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与更多的人们一起建造连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友谊之桥!

     爷爷曾经这样告诫我:“俄罗斯是你的出生之地,是你的母亲,中国是你的扎根之地,是你的父亲。你应该像爱母亲一样,爱护俄罗斯,像尊重父亲一样,敬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