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大师生走进四川,探索研学中华文明
时间:2022-04-18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考古发现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1019-23日,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组织师生走进四川,进行·行计划研学考察。来自17个国家的24名留学生,由授课老师率团指导,实地观摩、现场教学,以三星堆古蜀文明的考古发现为核心,结合传统文化、水利工程、灾后重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从多方面、多维度走进中国,也让中国通过留学生的双眼和心灵走近世界。

师生在水磨古镇

 

探秘考古,寻古蜀文明

对三星堆古蜀文明的考察,是本次研学中的重要一站和精彩亮点。师生到访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面对面与正在工作的北大考古人交流,近距离与几千年前的文物和历史对话。在参与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同学介绍中同学们了解到,从1986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一醒惊天下2019年以来新一轮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开展至今,北大考古人从未缺席,日复一日投身于精细化发掘工作。

师生在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

远观“工地”,整齐划一的发掘仓取代了过去的田野考古;近观现场,检测实验室、应急保护室先进完备;细察设备,网络摄像机、全景相机、会诊系统一应俱全,令同学们深有感触,感叹中国考古已迈入高科技发掘新阶段。通过实地参观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现场,近距离与考古人员交流,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国考古人肩负阐释文明的重任,默默坚守传承文明的初心使命。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历程离不开广大考古人员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考古人严谨务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新时期,他们虽然面对未知的任务与挑战,但依然有信心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北大考古人正在工作

当天下午,同学们一起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随着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成果陆续发布,在专业讲解员的指引下,同学们详勘文物,领略风采,聆听故事,解读文明密码,更加深了对考古发掘成就的认识。

 

访古问今,学中国文化

在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但现场亲眼目睹这伟大的“生态工程”,仍惊叹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与智慧,通过认真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原理,近距离观察鱼嘴分水堤和金刚堤的建造和作用,切实懂得了中国古人是如何治水利民,川蜀之地何以物产丰饶,以及“天府之国”这一称谓的来历与意义。

师生聆听亲历者讲述大地震始末

对汶川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和映秀新城的考察,使同学们对于5·12大地震的印象从字面新闻变成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和一桩桩重获新生的奇迹。站在废墟前,听着地震亲历者讲述当年所经历的一切,同学们内心无比沉重。通过与当地人民的深入交流,每一位同学都深刻感受到,不论是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还是在这灾后重建的十几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民众齐心协力下,汶川人民体现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虽然经历了巨大伤痛,但依然怀抱感恩,追随大爱,奋发向上,继续前进,努力在破碎之中建立一座全新的无忧之城。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师生与国宝大熊猫们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饲养员们对熊猫的悉心照料,了解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同时深刻认识到中国政府在熊猫保护与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方面所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穿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在武侯祠的现场学习,同学们对诸葛亮的才华与德政,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以及三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诸葛亮的淡泊明志,正直廉洁的美德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肃然起敬。来到杜甫草堂,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吟诵杜甫诗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草堂曾是伟大诗圣杜甫的栖息处,见证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记录了一个伟大灵魂的沉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人们以精神的慰藉。

小组汇报分享考察成果


朋辈学习,启思想智慧

研学启发思考,实践深化知识。留学生办公室除精心筹备了考察地点和学习内容之外,也策划实践了小组朋辈学习的模式,在行前将考察团学生分为5个课题小组,由高年级留学生担任组长,鼓励引导同学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深入讨论。在总结分享会上,各组结合见闻,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源,分别以重返古蜀,探寻早期中国”“悠久历史,探索魅力成都”“人与自然,共筑生命家园”“风雨同舟,共渡大震难关”“水利奇迹,解锁设计密码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汇报。根据各组表现,评选出了团队协作奖”“精彩故事奖”“卓越思考奖”“最佳创新奖深度探索奖”,对同学们在此次研学考察中的认真学习与努力思考进行肯定和鼓励。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路云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同学们在此次四川研学考察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并且收获了很多思考与感悟,对古蜀文明,对四川,乃至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最后,路老师谆谆教导同学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北大留学生的回信中所讲的,“百闻不如一见”,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不要人云亦云,要透过自己的眼睛,通过自己的脚步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